吹绵蚧壳虫用什么药最有效,蚧壳虫用什么药最有效
吹绵蚧壳虫是同翅目的一种害虫,常群集在叶牙、嫩芽、新梢上危害,发生严重时,叶色发黄,蚧壳虫用什么药最有效,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,以致整枝、整株死去,即使尚存部分枝条,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,严重影响观赏价值。【1】形态特征成虫:雌成虫体长5 ~ 7毫米,椭圆形,橘红色或暗 红色,背脊隆起,背面着生黑色短毛,披拟白色蜡粉,腹气门2对。雌 成虫发育到产卵期,在腹部后方分泌出白色卵獎,卵旗上有隆脊14 ~ 16 条。雄成虫体长约3毫米,橘红色,触角黑色,前翅1对,紫黑色,后 翅退化为平衡棒,腹端两突起上各有长毛3条。一般花卉介壳虫都是吹绵蚧壳虫用噻虫嗪,噻嗪酮,吡蚜酮,螺虫乙酯等杀虫剂加农用有机硅10―15天喷施一次连打2-3次防治,多打水打透即可杀死蚧壳虫。呋虫胺在介壳虫强表现活性一般。呋虫胺跟噻虫嗪都属于烟碱类杀虫。卵:长椭圆形,长0.65 毫米,橘红色,密集于雌虫卵澳内。1、杀扑磷:这是杀虫较常用的药,比较的安全,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,可以去除一系列的虫子,缺点就是味道有点大,闻起来比较刺鼻,要是在家里面使用可以注意这一点。2、噻虫嗪:它的毒性比较小,对人体没有影响。若虫:椭圆形,橘红色或红褐色, 背面覆盖淡黄色蜡粉。蛹:雄蛹长约3.5毫米,椭圆形,橘红色,触角、 翅芽和足均淡褐色。茧:长椭圆形,质地疏松,拟盖白色蜡粉。企业回皮肤领域的糖化反映,是指肌肤因为新陈代谢过慢,导致多余的糖分整日在血液中游离,过多的糖分会附着在胶原蛋白上 ,使胶原蛋白断裂或紊乱,肌肤便会出现皱纹、粗糙。随着年龄增长,肌体功能逐渐衰退,皮肤很难轻松把这部分多余的游离糖代谢掉,。【2】发生规律每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,一般1年发生2-3代。以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,次年3月产卵,5、6月为产卵盛期,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盛孵;成虫于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发生,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较多。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,8月中旬为盛期;若虫于7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发生,8、9月为盛期。每蜕皮一次换居一次,并有群栖性。雄虫较活泼。三龄时口器退化,即在树干裂缝或附近松土、杂草中作白絮状茧化蛹。雌成虫无停食或休眠状态。各虫态世代重叠。用食醋(米醋)50 毫升,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,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、叶上轻轻的揩擦,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。此法方便、安全,既能达到除虫目的,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。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,能飞,。【3】防治措施1、营林措施:清除田间虫害株和修剪有虫枝条,及时带出田外进行烧毁。2、生物防治:保护引放澳洲瓢虫,大、小红瓢虫。 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