雏菊烂叶子(雏菊枯叶病怎么治)
雏菊盆栽花苞枯萎、底部叶子枯黄 可能原因: 温度过高:雏菊生态习性耐寒,喜阳光充足、冷凉气候。不耐阴、不耐高温和严霜。在炎热条件下开花不良,易枯死。 通风不良:雏菊是基叶簇生,不加强通风,基部易腐烂,从而感染病菌。 浇水问题:湿度过高和植株叶片过于潮湿易引发灰霉病。栽培时可选择稍微潮湿些的环境,但不能过湿。 生育适温为10℃-12℃。室外栽培时需进行覆盖。为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质,尽可能将雏菊置于冷凉的条件下栽培,但要避免霜冻,防止植株受冻。雏菊在5℃以上可安全越冬。温度低于6℃,生长相对缓慢,推迟花蕾的形成;温度高于12℃,导致植株叶片增大,花茎细弱,开花数量减少,生长势衰减。室外气温逐渐温暖后应注意及时通风。 雏菊叶子发黄发蔫形态特征 雏菊是菊科中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常秋播作2年生栽培(高寒地区春播作-年生栽培)。株高15-20厘米。叶基部簇生,匙形。头状花序单生,花径3-5厘米,舌状花为条形。有白、粉、红等色。通常每株抽花10朵左右。花期3-6月。 生态习性 雏菊耐寒,宜冷凉气候。在炎热条件下开花不良,易枯死。 种植移植 可在8月中旬或9月初于露地苗床播种繁殖。播种后,宜用苇帘遮荫,不可用薄膜覆盖。幼苗出齐,撤去帘子。长出二、三片叶时第一次分植,不带宿土,土壤需湿润,浇水要及时,苇帘遮荫分苗两三天后,土壤干燥时可再浇-次水。两天后松土保墒蹲苗。畦内施适量基肥。来年株形矮壮,抗逆性强,花大丰满色艳。10月底浇一次透水,当畦土不粘不散时,起坨囤入阳畦越冬,晚间盖蒲席防寒。雏菊越冬耐冷凉,怕严霜和风干。薄厚和盖撤时间早晚,视花苗长势和天气冷暖灵活掌握,徒长和有效地控制花期。秋季经过一两次移植的,可在见花时直接定植花坛。 雏菊图片秋季分苗后未经倒畦移植过的,宜在加足基肥的畦地养护成型后,入花坛定植或出圃上市。定植时,施腐叶肥或厩作底肥。定植后,宜每7-10天浇水一次。 栽培要领 培育壮苗 ①苗床准备:苗床土力求细碎、平整,每平方米施入底肥、撒匀、翻耕、整平畦面,播种前浇足底水,待水下渗后,在畦面上撒一薄层过筛细土,随即撒籽。 ②种子处理:选优良品种,将种子用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拌种(能驱避地下病虫,隔离病毒感染,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,加强呼吸强度,提高种子发芽率)。盛开的魅力雏菊(15张) ③苗期管理:幼苗出齐,撤去帘子,长出二、三片叶时第一次分植,裸根不带宿土,畦地土壤需湿润,适时浇水,松土保墒蹲苗。待幼苗生出3-4片真叶时,带土坨移植一两次,可促发大量侧根,防止徒长。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,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,苗体水分不蒸腾,隔绝病虫害,缩短缓苗期,提高成活率。 生长管理 ①中耕除草、浇水、施肥:定植缓苗后,应进行中耕除草,增强土壤通透性,定植后,宜每7-10天浇水一次。施肥不必过勤,每隔2-3周施一次稀薄粪水,每月中耕1次,待开花后,停止施肥。喷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。 ②开花怎样才能色艳花香,在花蕾期喷施花朵壮蒂灵,可促使花蕾强壮、花瓣肥大、花色艳丽、花香浓郁、花期延长。 ③病虫害防治:病害主要有叶枯病 雏菊叶枯病、菊天牛、棉蚜、启超、地老虎、大青叶蝉等病害,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,喷施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,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率,不怕太阳暴晒蒸发,能调节水的吸收量,防旱防雨淋。 小雏菊花苞枯萎,底部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,要怎么办?一般像这个的话如果是在春天枯萎可能是由于缺水导致的,给他适当的喷些水,放在遮光的地方放置一下。这样适当养护一下,一般都可以尽快的恢复。 家养小雏菊,为何开花后植物内部就开始枯萎呢?有菊花种植户反馈,田间种植的观赏性菊花,和往年一样,遇到高温天气就开始出毛病,病株呈片状发生,并有逐渐往四周扩散的趋势,喷施杀菌剂效果不甚明显,想知道这菊花到底是怎么回事,又该如何有效解决呢? 一、病症描述 从菊花植株症状表现来看,发病初期,整株或半株开始出现轻微萎蔫现象,随着时间的推移,萎蔫程度逐渐加大,叶片开始退绿变黄,再持续发展,植株生长停滞,叶片从叶尖或外缘出现干枯现象,直至整棵全部枯死。 拔出病株根系,主根变成黑色,上有白色霉菌,须根少、小、弱、曲,须根颜色由健康白,转为病态灰褐色,茎基部表皮部分开始变深浅不一的灰褐色,维管束也变为褐色,并逐渐往植株延伸。 二、致病原因 综上所述,这是菊花患上了枯萎病,是一种半知菌亚门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真菌感染所致,也就是说,这种真菌属于菊花专利,一般不危害其它农作物。 菊花枯萎病之所以防治难度增加,是由以下原因造成: 1、对病害判断失误。由于菊花枯萎病和根腐病植株症状表现比较相似,没有经验的种植户,一般很难从植株表现上确认,虽然部分防治根腐病的杀菌剂,对枯萎病也有效,但毕竟不是针对性治疗,因此防治效果并不明显。 2、重茬种植惹祸端。菊花一般不建议重茬种植,一旦重茬三年以上,土传病害就开始增多,而菊花枯萎病也是土传病害的一种。 枯萎病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越冬,重茬越久,土壤中病菌越多,病菌在17-37℃之间均可发生,最佳发生温度在24-28摄氏度之间,病菌可借灌溉水、病土、人工作业等方式传播,特别是偏酸土壤、氮肥施用过多,再遇到高温高湿,雨后积水,或者人工浇水方式不当,造成水量过大等现象,均可诱发菊花枯萎病的发生。 3、提前防治措施不到位。对于重茬种植的菊花,或着说重茬育苗移栽的菊花(即使是新茬,但重茬繁育的菊花苗同样会携带病菌),在种植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或种苗消毒处理,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措施,将菊花枯萎病预防在萌芽状态。 三、3种有效防治技巧 1、避免多年重茬种植,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。如果种植空间受限,需要连年重茬,就必须注重土壤有机质的补充,而且每年都要补充,使土壤中有机质 含量及营养元素不失衡,土壤酸碱度适中,俗话说,烂眼招灰、弱苗招病,只有促进植株健壮,才是少生病的根本。 2、掌握浇水技巧很重要。种植观赏性菊花,由于以盆栽为主,种植步骤为:现在地面移栽菊花苗,过了缓苗期,将花盆套上,菊花苗在花盆里边生长边往盆里填土,直至把盆内填满土,菊花基本也开始定型了。 由于这种种植方式,常见的先进灌溉措施无法使用,炎热的夏天,正值菊花生长的关键时期,大量的水分蒸腾,就要求不断的进行补水灌溉,如果灌溉措施不科学,在往菊花盆中浇水的时候,往往造成浇水过湿现象,从而造成积水沤根,加上高温高湿,最容易诱发枯萎病,同时增加了沤根、甚至发展成根腐病的风险。 因此,建议大家在浇水时,能总结出菊花浇水规律及需水量,不猛浇水、勤浇水,也不能因害怕浇水只浇半截水(浇水不透)。 3、化学预防和治疗具体方案。 对于重茬菊花田,再注重有机质补充的同时,在整理土壤时,建议每亩撒施25%乙酸铜2000克或50%克菌丹500克+1000亿孢子/克枯草芽孢杆菌100克,这两种配方对预防枯萎病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,当然,遇到重茬严重的田块,还要结合其它预防措施。 比如还有一种比较理想的预防措施,那就是蘸根环节,比较常用的配方有62.5克/升精甲霜灵·咯菌腈及11%精甲霜灵·咯菌腈·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0毫升,兑水10斤加少许土壤调成稀糊状(一亩用量),将菊花种苗根部在药水里浸泡后,再进行移栽,防病效果比较明显。 对于已经发生枯萎病的菊花,再对健康植株进行喷雾预防的同时,还应对病株进行灌根,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,建议配方有:32.5%苯甲嘧菌酯10毫升+1000亿孢子/克枯草芽孢杆菌10克+80%克菌丹15克,或70%甲基硫菌灵50克+25%咯菌腈10毫升+25%嘧菌酯10毫升稀释成30斤水进行喷雾灌根,每亩需2-3桶水。 小雏菊的叶子焉了怎么办雏菊的叶子焉了,要看根系怎么样了?如果只是太阳晒的,你到傍晚喷喷叶面水,明天早上就会恢复的! 小雏菊生长习性 雏菊性喜冷凉气候, 忌炎热。喜光, 又耐半阴,对栽培地土壤要求不严格。种子发芽适温22-28℃,生育适温20-25℃。西南地区适宜种植中、小花单瓣或半重瓣品种。中、大花重瓣品种长势弱, 结籽差。 |